青岩茗茶


      青岩茗茶,属炒青绿茶类,因产于风景优美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表岩而弛名中外,故名“青岩茗翠”。青岩茗翠条索圆紧匀直,色泽翠绿,银毫满披,香气清高,汤色明亮,滋味醇爽,叶底嫩绿,是全国名茶之一。

  产地茶史

  张家界(原名大庸)产茶始于何时,尚无史料可以考证,古书《荆州土地记》中载:“武陵七县通出茶,最好”,可推断,至迟四世纪初,张家界就产茶了,又据史载,明天启年间(1621~1627),武昌王中子朱如僧避魏阉之乱,削发做了和尚,在大庸毛坪建庵居住,题名大悲庵,庵侧种植茶树,枝叶繁茂,品质特佳,后逐定为贡茶。大庸县志载:“邑中多植茶,唯毛坪者为胜……”毛坪在城西四公里,大悲庵已于“大跃进”被拆除,记有茶事的石碑石坊已成水库坝基。附近已建成年产千余公担的二家河茶厂,生产红茶、绿茶等,品质优异。

  茶区

  青岩茗翠产于湖南张家界市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的高山茶场。茶场在海拔四百五十米和九百米之间,山峦重叠,常年多雾,气候温和,土质肥沃,适宜茶叶生长。尤其是黄石寨、枇杷界一带,海拔1000多米,气候温和,云雾缭绕,湿度大,这种独特的环境有利于茶叶中的氨基酸、咖啡碱等有效成分的形成和增长。

  采摘

  从清明到谷雨开始采摘鲜叶,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。

  制作工序

  制作工艺分杀青、初揉、复炒、初烘、 整形、摊晾、干燥等八道工序。

  杀青

  杀青对青岩茗翠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。通过高温,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,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,以防止叶子红变;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,使叶子变软,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。随着水分的蒸发,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,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。除特种茶外,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。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、投叶量、杀青机种类、时间、杀青方式等。它们是一个整体,互相牵连制约。

  揉捻

  揉捻是青岩茗翠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。通过利用外力作用,使叶片揉破变轻,卷转成条,体积缩小,且便于冲泡。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,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。制青岩茗翠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。所谓冷揉,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;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。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,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,减少碎末。目前,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,大宗青岩茗翠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。

  干燥

  干燥的目的,蒸发水分,并整理外形,充分发挥茶香。干燥方法,有烘干、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。青岩茗翠的干燥工序,一般先经过烘干,然后再进行炒干。因揉捻后的茶叶,含水量仍很高,如果直接炒干,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,茶汁易粘结锅壁。故此,茶叶先进行烘干,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。

  品质特点

  “青岩茗翠”外形美观,条索紧结,圆浑弯曲,银毫满披,色泽翠绿。从肉质看,清香馥郁,味醇回甘。冲水后,汤色绿明,叶底均匀,饮后顿觉神爽。

  储存方法

  本品用皮纸包好,放置专装茶叶的木箱内密封保存;或放在石灰缺勤保存,确保色鲜味美。

  荣誉

  1983年5月,青岩茗翠参加省“五名”评活动,被评为优质名茶,荣获金杯奖。

  1988年10月,参加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评选,荣获国家银质奖。

  着名画家黄永玉曾赞誉为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张家界风景胜桂林,青岩茗翠飘四海”。